王达磊: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发布时间:2023-04-12        浏览次数:144

王达磊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桥梁工程系教授

时光荏苒,来同济大学求学、留校工作至今已廿六年余。此间结识了很多人,也经历了一些事,有些记忆已然模糊,但对个人成长影响深刻的几个场景在我记忆的年轮上却越发深刻。细细想来,这都和一位慈祥的耄耋老者联系在一起,他就是我们敬爱的李国豪校长。

“初识”李国豪校长是在我来同济求学之前。1996年参加高考的我,起初填报志愿时对学校和专业方向是没有概念的,便向从事民用建筑研究和设计的姨父请教,也听他兴致勃勃地讲起早年到同济大学进修的一些事。他有幸聆听过李国豪校长的讲话,对李国豪校长创立的国内领先的桥梁工程学科也是不吝赞美,并非常感佩李校长筚路蓝缕的传奇经历。以当下的视角观之,历来反对追星的姨父自己彼时却已成为李国豪校长的“铁粉”。这也让我满怀憧憬地填报了同济大学交通土建工程专业,后来有幸考取,又转入桥梁工程方向学习。

人生总是充满偶然,而似乎又早有安排。与李国豪校长的特别“邂逅”,为前路迷茫的我找到了行进的方向。在大学期间,与李国豪校长见面的机会是不多的,但每次遇见他都让我和同学们欢心不已。在大礼堂的新生开学典礼上,睁大眼睛也仅能把在台上讲话的李国豪校长看个大概,但他讲的“做人、做事、做学问”却听得真切,也在我心里播下了种子。在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建系之初,李国豪校长就提议创立了“桥梁杯”系列活动,每届的“桥梁杯”归属也是桥梁系师生们津津乐道的,作为一班之长的我和小伙伴们也是心向往之。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在第十一届“桥梁杯”颁奖大会上,如愿以偿地捧起了“桥梁杯”,还和李国豪校长及项海帆教授等台上的老师们合了影。这次与李国豪校长的“近距离接触”,让我内心甚是欢喜。

图片

1997年“桥梁杯”颁奖礼与李国豪校长和嘉宾们合影

数学和力学是结构工程的基础,这也是李国豪校长经常讲起的 “基础不稳,地动山摇”,面对难啃的数学和力学我自是不敢掉以轻心,但是像李国豪校长那样每科全优且近乎满分的成绩,对我而言也是遥不可及的。幸好经过努力,我又有了和李国豪校长见面的机会,那就是在1998年李国豪奖励金颁奖典礼上,我激动地接过一等奖证书,李国豪校长的祝贺和亲切勉励让我更加坚定了未来的方向,大学期间,与李国豪校长见面的机会虽然寥寥,但从项海帆教授和范立础教授的多次讲座和谈话中,以及和我的恩师陈艾荣教授的交流中,感受到了更加丰富、更加立体也更为可敬的李国豪校长。

2003年,是我见到李国豪校长次数最多的一年,现在想来,感慨万千。四月,李国豪校长90华诞,系里为李国豪校长筹办了一个简单而隆重的庆贺活动,我刚刚留校工作,有幸参与其中。项海帆教授、范立础教授以及他们的学生等诸位老师围在李国豪校长身边,大家欢声笑语,其乐融融。七月,在大家翘首以盼的毕业典礼上,再次见到了李国豪校长,他虽然没有发言,却用雷打不动的出席毕业典礼的方式,为同济毕业生送上了“最同济”的关爱和祝福。我很是庆幸能留校工作,有更多的机会聆听李国豪校长和诸多大师的教诲,不断成长。九月,桥梁79级校友返校聚会,在聚会现场我又见到了李国豪校长。这次的返校活动气氛非常轻松,李国豪校长非常重视,身着西装出席,一如他的严谨。校友们围着李国豪校长谈笑风生,这种真挚的师生情令我感动至深。李国豪校长用深爱祖国、热爱专业、厚爱学生和挚爱亲朋的“大爱”,书写了跨越时代的传奇,竖起了同济永恒的丰碑,更激励了一代代的同济人。在李国豪校长“理论联系实际,发展桥梁科技”的传承中,在立足人才培养、投身教学科研、积极服务社会的实践中,作为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同济人,作为肩负交通强国时代使命的桥梁人,我们终将续写不负时代的新篇。

版权所有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桥梁工程系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