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群方向介绍 | 桥梁工程
发布时间:2023-05-23        浏览次数:117

 土木工程专业

 桥梁工程课群方向

 梦想

 是对未来的一种设想与期望

 它看似遥远

 但亦能成真

 曾经

 如何才能架起一座

 连接深山峡谷

 跨越江河湖海的大桥

 是许多中国人最执着的梦想

 如今

 长虹卧波

 天堑通途

 从昨天的梦想走进了今天的现实

 这里

 承载着中国桥梁强国梦的地方

 也承载着你我人生的梦想

 你为什么选择桥梁

一、桥梁的承载

交通强国的实现者

桥梁,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重要标志,也体现着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作为交通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桥梁不仅创造着一项又一项的世界纪录,也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创造着更多的便利。一座座宏伟的大桥不仅飞跨江河湖海,并且在千山万壑、重峦叠嶂的山区为当地百姓搭建起幸福生活。

图片

数字城市的联结者

作为城市建设与管理的重要一环,“智能桥梁”技术融合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桥梁工程全寿命周期的风险感知、快速响应和智能管理,形成了新一代桥梁建设和养护技术,为智慧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图片

广州海心桥以智慧桥梁理念设计、引入安全监测、视像识别等智慧桥梁系统,营造独一无二的通行观景体验

人民出行的守护者

目前,我国公路桥梁总数已超过100万座。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部分桥梁设施性能逐步退化,加之以自然灾害、超载超限甚至是车船撞击、火灾爆炸等极端事件的影响,桥梁病害问题愈加突出,安全事故也日益增多。在为更多百姓提供出行便利的同时,保障桥梁结构在整个寿命周期内的安全可靠运营,守护的是百姓满满的幸福感。

图片

桥梁长期性能监测评估系统

二、桥梁工程师是怎样“炼成”的

师道传承守护育人品牌

在同济桥梁的历史上,曾经涌现无数的大师,用他们的大爱传承师道,培育栋梁。其中,李国豪先生和他的学生范立础院士、项海帆院士就是杰出的典范。作为师道传承者,桥梁工程系现有专技教师73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31人,副教授26人,讲师16人。他们中,有首位担任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主席的中国学者葛耀君教授,还有国际桥协副主席、中国团组主席孙利民教授,国际结构与建筑协会副主席、国际桥梁维护与安全协会执委、国际全寿命土木工程协会执委陈艾荣教授,国际风工程协会执委、秘书长曹曙阳教授等一大批蜚声中外的桥梁专家,向世界发出中国桥梁的强音、呵护同济桥梁幼苗的成长。

传承同济桥梁人才培养的深厚积淀,明确不同教学环节的定位,桥梁工程课群组在专业先导课上注重工程思维规律的发现、专业必修课上注重工程方法过程的建立、专业选修课上注重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实践环节上注重工程综合创新的训练,形成了“重基础—拓前沿—提素质—促交叉”的人才培养特色。

交叉课程孕育创新设计

作为我校传统优势学科土木工程与新兴优势学科设计学的深度交叉与融合,人行桥设计与建构跨学院、跨专业联合工作坊充分利用学科交叉和融合,尝试利用数字化方式对人行桥进行全新的建构尝试,课程作品蝉联世界大学生桥梁设计大赛特等奖,展现了同济学子的风采和情怀担当。

图片

实践产出助力能力提升

骄阳似火的桥梁建设工地、青春热情的同济桥梁学子,在桥梁建设的时代篇章中碰撞。桥梁工程课群组提出了“精选主题、虚实结合、小班指导、加强交流、突出创新”的生产实习教学新模式,持续深化课程内涵,构建社会实践大课,打造思政“金课”,不但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创新动力,更培养了专业成就感和反哺社会、报效国家的情怀。近年来,实习学生已申请发明专利41项,获授权11项,其余全部进入实质审查或意见陈述阶段。

图片

综合创作铺就未来栋梁

作为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的两项大戏,全过程课程设计突出围绕某一工程对象开展全过程设计、强调“个人导师+班级导师”的个性化指导;毕业设计提出面向复杂工程问题开展综合创新,强调与企业面临的实际工程问题相结合、强调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强调工程师的沟通、交流和表达训练……《桥梁工程》、《桥梁工程全过程课程设计》等课程先后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图片

国之重器支撑英才成长

作为国内外桥梁工程教学与科研实力最强的学科之一,桥梁工程系拥有七座大气边界层风洞群、世界上综合试验能力最强的多功能振动台阵(李国豪实验室)、国内吨位最大的双向动/静液压伺服加载系统以及成套桥梁检测监测设备,以及多层次多渠道校企合作科研平台提供的桥梁全生命周期真实实验场,支撑师生开展原创前沿科学研究、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一代代桥梁学子在这里接受学术的熏陶、开始科研的启蒙,最终成长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七座大气边界层风洞群

图片

世界最大的多点地震模拟振动台

脚踏实地践行桥梁担当

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同济大学“追求卓越学生奖”……一批批追求卓越的桥梁学子,是创新成果的实践者,也是科技报国的传承者。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上海市公益创业大赛公益团队赛道金奖……以同济无止桥团队为代表的桥梁学子,托举起乡村振兴的梦想,担当起桥梁强国的希望。

三、未来的你

70余年来,同济大学桥梁工程学科共培养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7位,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7位,不同领域领军人才与政府部门杰出管理者、优秀校友遍布世界各地、各行各业,使“同济桥梁”美名远扬。

近几年,桥梁工程课群组的毕业生中,70%进入国内外知名高校深造,30%进入行业内从事桥梁及结构工程设计、建造和管理工作,头顶着同济的光环、传递着前辈的影响力,书写着新一代同济桥梁人的辉煌。

图片

徐浩良 同济桥梁79级校友

联合国助理秘书长、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助理署长兼亚太局局长、

目前在联合国任职的非中国政府委派的

最高级别的中国籍官员


这就是桥梁人的故事

用桥梁实现自身的价值

这就是桥梁人的担当

用桥梁挺起民族的脊梁

这就是桥梁人的梦想

用桥梁守护人民的安康

欢迎你

让我们共同拥有这个光荣的名字

同济桥梁人!


版权所有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桥梁工程系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