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根据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文件“关于印发《2024年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标准立项计划(第一批)》的通知(中土学标〔2024〕9号)”的要求,由同济大学和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牵头,会同有关单位组成的《水上构筑物防船撞监测技术标准》(以下简称为《标准》)编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上海顺利召开。
编制组成立会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分会秘书长孙斌主持,孙秘书长向与会领导嘉宾表示最诚挚的感谢,宣布了标准编制组成立,同时结合土木学会标准编制办法宣贯,对标准编制质量和进度提出相关要求。第一次工作会议由主编单位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夏烨及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陈怀智主持,桥梁工程系主任王达磊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上,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陈怀智代表主编单位致辞,对与会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同时感谢各方对前期标准研究编制工作的支持,随后介绍了中铁上海院企业概况,以及近年来在标准建设、数智产业方面的业绩与进展。同济大学夏烨副教授结合水上构筑物防船撞监测技术在交通、水利领域安全防护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从国家政策和行业发展层面,对标准编制背景、主动防撞技术研究及应用情况进行了介绍。
随着国家水利航运事业的不断发展,水上构筑物防船撞风险日益突出。自交通运输部与国家铁路局、国铁集团联合发布了《船舶碰撞桥梁隐患治理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以来,各级部门采取了大量主被动措施消除或降低桥梁船撞风险。但对于主动防船撞系统的设计、实施、维护,国内外都缺少统一标准。这极大地限制了桥梁主动防船撞监测系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该标准作为国内首个聚焦水上构筑物抗撞监测的技术文件,从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集成、主被动防撞体系协同、验收与运维管理等方面对水上构筑物防碰撞监测技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标准化梳理。同时在以往主动防撞监测应用的经验基础上,创新提出使用摄像头等低成本设备实现高泛用性防船撞桥梁监测的创新思路,为今后主动防撞监测技术的应用推广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参考与方向指引。
参会领导和编制组成员合照
本次标准编制会议汇聚了来自全国多个科研、设计、管理及工程单位的专家代表,构成多元协同的编制工作组。出席本次会议的有北京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市道路运输事业发展中心、上海市市政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磐卫工程技术(上海)有限公司、云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等参编单位代表,涵盖了行业管理、设计、施工、运维、产品全链条。《标准》预计于2026年12月前完成。
工作会上,与会代表围绕《标准》的结构逻辑性、内容完整性、技术可实施性等展开热烈讨论,从不同角度为《标准》编制工作建言献策。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该标准编制工作正式启动,为后续标准的制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助于推动水上构筑物防船撞监测技术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该项标准的编制,对于降低水上构筑物船撞风险,提升基础设施安全性,促进桥梁学科发展,完善桥梁智慧监测体系,推动相关产品产业升级,推广智能材料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版权所有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桥梁工程系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