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常熟,新枝初发,万象更新;清明后的沙家浜,处处人头攒动,瞻仰红色遗迹、缅怀先烈遗志的身影络绎不绝;雨后的蒋巷村,别墅矗立,规划有序,村民安居乐业……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不断增强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党员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创新党员组织生活形式,2018年4月14日,桥梁工程系组织师生党员代表四十余人赴常熟沙家浜教育基地和蒋巷村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回顾峥嵘岁月,学习先驱革命精神;切身体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受幸福和谐、共同富裕的信念。
上午约10时,桥梁工程系师生党员代表一行首先来到沙家浜革命教育基地,在景区门口合影留念。步入景区,时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叶飞题词的照壁迎面而来。题词中,叶飞副委员长回忆了当年在沙家浜的战斗情景,概述了沙家浜的意义在于建立以阳澄湖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发展壮大人民抗日武装力量。
据讲解员介绍,沙家浜地处阳澄湖畔,芦苇密布,因京剧《沙家浜》而家喻户晓。抗日战争时期,这个江南小镇曾遍布着抗日的烽火硝烟,在芦苇荡的绿色帐蔓里,新四军战士和沙家浜人民共同谱写了一首首壮丽的战斗诗篇。历史的篇章虽已翻开新的一页,但沙家浜军民团结抗战的动人故事仍广为传诵。如今,沙家浜风景区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5A级旅游区,有革命传统教育区、红石民俗文化村、国防教育园等区域,占地面积4000多亩。大家跟随讲解员漫步景区之中,宛如正行走在危机四伏的芦苇荡中,思绪又回到那炮火纷飞的战斗岁月,新四军和日寇斗志斗勇的情形在眼前浮现。
让大家印象最深的是莫过于大型实景剧《芦荡烽火》。随着一曲悠扬的笛声响起,一幅1939年常熟沙家浜红石村人们织网打鱼、炊烟缭绕的温馨生活场景展现在眼前。突然一声枪响,日军及伪军的到来打破了这一平静。于是,在沙家浜茂密的芦苇荡中上演了一场新四军与沙家浜百姓军民团结一心,打破敌寇封湖诡计,顺利掩护伤病员的故事……该剧运用火爆、水爆等高科技手段,配合水上飞艇表演等特技,整个演艺场景及特技、音响、声光电融为一体,使大家仿佛身临其境。观看结束后,师生们纷纷表示,我们当今的幸福生活正是以剧中展现的千千万万抗日英雄的鲜血换来的,我们没有理由不热爱自己的祖国,没有理由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自己的贡献。
在瞻仰广场上,进行了“桥梁工程系2017年优秀党支部书记﹑优秀共产党员”的表彰仪式暨重温入党誓词活动。仪式由党总支书记苏庆田同志主持,吴培峰﹑阮欣和王达磊同志为受到表彰的师生党员们颁奖。
随后,在鲜红的党旗前,全体师生党员佩戴党徽,在苏庆田同志的带领下,举起右手、握紧拳头,庄严宣誓。有同学表示,以前也参加过类似的重温入党誓词活动,但在如此神圣与特别的地点重温入党誓词还是第一次,自己会更加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党员标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用实际行动彰显同济桥梁人的本色。
下午1点,师生党员代表一行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参观了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党员们认真瞻仰了“芦荡火种”、“鱼水情深”、“痛歼敌寇”等为主题的革命历史图片以及革命文物,目睹了阿庆嫂、沙奶奶、麦斯、杨帆等革命烈士像,了解了36名伤病员及郭建光、阿庆嫂等《沙家浜》人物原型的事迹,重温了沙家浜地区新四军和民兵的抗战历史,感受了当年阳澄湖畔芦苇荡里的革命风云,再一次缅怀了战争时期共产党员的献身精神和崇高理想。真实感人的故事,仿佛将大家带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烽火岁月,并深切感受了抗日军民浓浓的鱼水之情。
在离别沙家浜之际,大家耳边仿佛传来了悠扬的歌声:“阳澄湖畔,虞山之麓,三九年的寒冬,三十六个伤病员,高举共产党的旗帜,在暗影笼罩着的鱼米之乡,流着血啊流着汗……”
下午2:30,党员代表四十余人乘车来到距沙家浜仅二十公里远的蒋巷村,一进村口大家就看到了“热烈欢迎上海同济大学各位教师莅临指导”的欢迎词,感到十分温暖。蒋巷村党委书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常德盛得知同济桥梁系一行人的到来,亲自前来欢迎,并合影留念。
蒋巷村是全国闻名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四十多年前,这个村子是江苏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如今,村民家家都有一幢花园别墅,另外还有多套公寓供村里老年人免费入住,村民家中的电话、数字电视、网络、气化灶具、卫生洁具等一应俱全,居住区的绿化覆盖率超过50%……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党员们先后参观了蒋巷村村史馆、村老年公寓、农民别墅小区、江南农家民俗馆和蒋巷生态园。了解蒋巷人民在村党委书记常德盛和党员干部的带领下,从过去的“小雨白茫茫、大雨水汪汪”偏僻闭塞的小乡村,一步步发展到今天“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旅游旺家”的富裕新农村的过程。通过参观学习,大家对常德盛书记坚持四十多年如一日,一心为民,带领百姓致富奔小康的先进事迹有了更深刻认识,对蒋巷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巨大成就赞叹不已。常德盛书记无私奉献,不图名利,一心为民的事迹深深地感动着在场的每位党员。
此次别开生面的主题党日活动,不仅是一堂生动鲜活的革命教育课,牢固了大家爱党爱国的忠诚之心,还是一堂绘声绘色的艰苦奋斗课,让大家明白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师生党员纷纷表示,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会将此次学习的“沙家浜精神”、“蒋巷精神”和“同舟共济”的同济校训相结合,继承发扬老一辈的优良传统,提高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忠实履行职责使命,立足岗位,积极行动,为桥梁工程系和同济大学的发展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图:董夏鑫
文:庄柏舟
版权所有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桥梁工程系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