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桥梁工程学科交流研讨会
发布时间:2018-04-03        浏览次数:21682

       2018年3月31日,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蒲黔辉一行来访同济大学,双方在同济大学桥梁馆一楼报告厅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学术研讨与交流。此次交流研讨会主要包括两大环节,科研报告会及座谈交流会。

会议第一项——双方领导致辞

       由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党总支副书记吴培峰主持

 

       首先,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赵宪忠院长对各位来访的专家及教授表示热烈欢迎,并对我校学科规划进行介绍,赵院长表示,两院系应结合国家政策,加深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蒲黔辉院长对主办方表示感谢,表达了双方相互支持相互交流的美好意愿,并预祝本次研讨会圆满成功。

       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主任孙利民教授表示,两院系历来有着密切的交流,且成果丰硕,在新的国家形势下,应继续加深合作,积极改革,保持优势。

 

       西南交通大学桥梁工程系主任李永乐教授表示,两校桥梁系都有着历史久,体量大的共同点,应结合国家政策将合作落到实处,实现领域内的提升。

 

会议第二项—科研报告会

       由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主任孙利民主持

  • 实验室建设及桥梁抗震研究——蒲黔辉教授 

 

       首先,蒲黔辉教授对“陆地交通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进行简要介绍,该实验室由国家发改委和交通运输部联合建设的“公  路、水路交通领域创新能力建设”专项平台,在2012年至2017年间,取得众多研究成果;此外,蒲教授对高性能振动台、高烈度地震区铁路空心墩震损机理和抗震技术,以及高铁现地地震预警系统做了详细介绍,并提出在桥梁抗震研究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 桥梁抗风设计与极限跨径——葛耀君教授 

            葛耀君教授分别从极限跨径研究背景、斜拉桥抗风极限跨径、悬索桥抗风极限跨径进行了介绍,通过研究表示,基于抗风安全性的斜拉桥极限跨径可以达到1200米(整体式钢箱梁)和1500米(分体式钢箱梁)、基于颤振性能控制的悬索桥极限跨径一般为1500米到2000米,通过水平稳定板、中央稳定板、开槽及组合,可以提高颤振稳定性,或可挑战5000米跨度的悬索桥。

  • 桥钢焊接残余应力试验研究情况汇报——李亚东教授 

           李亚东教授主要提出并解释了关于厚板焊接在板厚方向上的残余应力的变化,实验采用盲孔法和逐层铣削法分别对厚板表层和内部纵向残余应力进行了测量,实验结果 反映出了厚板焊接残余应力的分布特点,对未来进一步研究钢桥典型构件、控制和消除残余应力等问题有积极意义。

  • 特殊混凝土(定向纤维与3D打印混凝土)研究——李方元教授 

           李方元教授介绍了当今技术下3D打印的现状,大多还是无法打印受力构件,通常是打印模板然后再埋置钢筋浇筑混凝土,对于未来可行的研究,可以采取以钢纤维代替钢筋,打入混凝土的方法。不仅能改善混凝土的抗拉、抗剪、抗弯、抗磨和抗裂性能,而且能大大增强混凝土的断裂韧性和抗冲击性能,尤其是韧性可增加,并且能显著提高混凝土结构的疲劳性能及其耐久性。

  • 常温养护高应变强化型UHPC简介及相关工程应用——刘超副教授 

      刘超副教授主要对NC-UHPC材料的发展历程、力学性能及桥梁工程应用进行了讲解。超高性能混凝土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良性能,伴随着UHPC的开发和应用,混凝土技术将面临一场深刻而广泛的变革,以强度为主向以耐久性(或以所要求性能)为主的转变。可以预见,UHPC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风特性及桥梁抗风——李永乐教授 

           李永乐教授首先对西南交通大学风工程中心进行了介绍,风工程中心于1989年成立,共三座风洞,功能互补,自建立以来,硕果累累;此后,李永乐教授提出了有关风特性方面和桥梁抗风方面的一系列深刻而有意义的问题,如山区风特性如何精确实测、如何实现从精细化分析到精细化实测等问题。

  • 基于工程视角的台风实测、建模、预测及桥梁风致效应——赵林教授 

           赵林教授对台风特性及多场耦合三维台风工程模型做了详细介绍,并表示,台风的发展过程具有显著的地域性特点,有必要进一步完善我国沿海台风地区一系列的研究和工作,研究工作需结合现场实测和主动风洞试验进一步实现。

  • 风车桥耦合振动研究——向活跃副教授 

           向活跃副教授 首先介绍了研究风车桥耦合振动的灾害问题及研究背景,随后对风车桥耦合振动的分析模型、车桥气动特性和应用进行了详细的讲述,最后介绍了风屏障的模拟方法。

  • 公路桥梁风致行车安全与车致风荷载——王达磊副教授 

           王达磊教授从国内外风致行车安全事故引入,介绍了铁路方面以往对风对车辆行驶的研究。但在公路方面由于车辆外形随机性大等原因,目前仍有许多的问题有待研究。

  • 高铁/轨道交通桥梁减震降噪研究进展——李小珍教授 

           李小珍教授首先结合秦沈线(钢板结合梁)重庆轨道6号线千厮门长江大桥(钢桁梁)、重庆轨道10号线南纪门长江大桥对钢桥的结构噪声预测方法及控制进行了介绍,而后具体介绍了铁路钢—混结合梁桥结构噪声预测方法及约束阻尼层降噪机理、铁路全/半封闭声屏障降噪效果试验研究等一系列进展。

  • 轨道交通U型梁减震降噪研究——李奇副教授 

           李奇副教授主要对U型梁的减震降噪性能进行了介绍,随着U型梁在高速铁路以及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大量应用,研究U型梁的遮蔽效应也显得尤为重要。汇报展示了U型梁自身构形对轮轨噪声的遮蔽效应,评价了其降噪效果。

  • 高性能正交异性桥面板 ——张清华教授 

           张清华教授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疲劳病害和高性能正交异性桥面板的性能特性与新型构造细节进行了介绍。

  • 新型高性能组合桥面板研究——姜旭副研究员 

           姜旭副研究员对新型高性能组合桥面板研究,其中包括FRP钢组合桥面板,荷兰钢桥面板裂缝病害,新型无焊缝组合桥面板研究进行了介绍。

  • 组合桥梁研究成果——肖林副教授 

       肖林副教授剪力连接件传力性能、疲劳性能及剪力件群性能,钢混组合梁在剪力件疲劳、温度场及温度效应影响下的计算理论,钢混节点力学性能及优化理论研究,钢混组合结构的耐久性,新材料和新型组合结构的应用研究。

  • 组合结构桥梁——苏庆田教授 

           苏庆田教授首先介绍了压型钢板的发展现状、优良性质及在相关领域的应用,随后详细讲解了混凝土组合桥面板及相关实验,并做出深刻的总结,提出一系列深刻的问题。

    中小跨径箱型梁桥网级安全监测及评估——夏烨副研究员 

       夏烨副研究员从单体桥梁安全检测与评估——中性轴指标,网级交通荷载识别——计算机视觉,中小跨境桥梁网级安全评估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

       在学术汇报结束后,阮欣教授进行了桥梁工程系教学概况的介绍,通过《道路与铁道工程》、《全过程设计》、《实践实习》这三个学科例子,讲述了我系在学生教育方面的宝贵经验和心得。

 

会议第三项——座谈交流会

       由党总支书记苏庆田教授主持,双方专家及教授就学术研究问题、系统管理问题及学生教育问题展开了友好而深刻的交流,至此会议圆满结束。

 

       在本次同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桥梁工程学科交流研讨会中,双方专家及教授友好的致以问候,并分别在学术研究领域、学术培养领域进行深刻的交流,在新的国家形式下,两院系将结合国家政策,共同促进交流,相互支持,共同发展。

版权所有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桥梁工程系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