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奖风采 2023 学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 张天歌
发布时间:2024-04-07        浏览次数:10

2022-2023学年,遵循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经过认真评选、严格审核,共有5名桥梁系学子获评2023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本期推文我们将继续认识一位国奖获得者——张天歌,一同走进他的逐梦之路,感受榜样的力量。

01  人物简介 

张天歌,男,中共预备党员,桥梁工程系2021级博士研究生,导师为周晅毅教授,所属教研室为桥梁及结构抗风教研室,研究方向为建筑结构风吹雪。

张天歌现担任21级博士班团支书兼副班长,在职期间,他尽心尽力为班集体服务,并努力做好团支部建设工作。身为党员,张天歌曾积极投入到党支部举办的《打造“国之英豪”桥梁名片》项目的志愿宣讲工作,最终该项目获2023年度同济大学学生党支部“对标争先”建设“十佳项目”,同时他也踊跃参与“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他还积极参与各类课外活动,包括参加桥梁系研究生会举办的学术经验交流活动,并在活动中为新生分享自己的科研经验;此外,他也曾多次参加学院星光志愿者中队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

02  所获荣誉 

  • 2023年同济大学优秀学生

03  个人成长

学业与科研

张天歌自入学以来一直保持着对科研的热情,并且不断在自己的研究方向上深入挖掘,他在2022-2023学年共发表了5篇SCI论文,其中JCRⅠ区论文4篇、JCRⅡ区论文1篇,以及1篇EI论文。张天歌曾参加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举办的第16届国际风工程会议,并在大会上作了口头报告,此外,他还曾参与多个大跨结构风振计算的工程项目。

张天歌参加第16届国际风工程会议

挑战

在科研的过程中,张天歌遇到过很多困难,而其中最主要的有两方面,一是对研究现状的了解不够深入,对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也尚不完备,因此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也没有头绪。二是科研论文往往对写作技巧有着很高的要求,但他在刚开始写作时,语句表达不够清晰简洁,对数据的分析和结果的讨论也不够深入。

收获

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张天歌意识到自己的坚持和努力非常重要,同时导师对他的帮助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刚开始进行科研时,张天歌阅读了大量文献,并将其整理后与导师进行讨论,并且在与导师的多次交流中,逐渐确定了自己的具体研究内容和方向。而在张天歌写第一篇论文的整个过程中,他和导师对文章写作进行了大大小小十余次的讨论,在每次讨论时,导师都会详细指出他写作方面的问题。最终,通过多次的交流和反思,他的写作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

04  经验分享  

在刚入学时,由于刚接触科研,我们都会面临很多困惑,比如对研究现状不了解、对科研方法不清楚等。在这个阶段,我们要多阅读文献、多与导师交流,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随后,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可能还会遇到一些实验设计、模拟技术、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困难,这时我们要寻找可靠的资源和指导,持续学习和提升技能,坚持不懈地解决问题。在写论文阶段,同样会遇到很多写作上的难题,这时我们要在导师的指导下,反复修改、反思,提升写作能力。

张天歌参加宣讲活动

05  学长问答  

学长对研究生一年级同学有想说的吗?

我认为一年级同学可以尽早进入科研状态,在上课的同时,多读一些文献,积极与导师交流,确定好自己的研究方向,并为开题做好准备。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相对早点取得科研成果,从而减轻之后毕业的压力。同时,也要和导师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共同推动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学长认为研究生最看重的个人品质是什么?

我认为研究生最看重的个人品质是责任感和自律性。责任感体现在面对导师布置的科研任务,我们能够全力以赴地完成,不敷衍了事,为自己的科研工作负责任。自律性则表现为,在漫长的科研道路上,我们能够自我约束,战胜各种诱惑,不断努力朝着目标前进。这些品质不仅是我们成为一名优秀研究生的关键,也是我们科研能够取得成果的基础。

学长可以用三个词来描绘自己的学习生活吗?

自我驱动、全面发展、团结协作。

版权所有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桥梁工程系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