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奖风采 2023 学年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 刘益
发布时间:2024-03-27        浏览次数:10

2022-2023学年,遵循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经过认真评选、严格审核,共有5名桥梁系学子获评2023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本期推文我们将继续认识一位国奖获得者——刘益,一同走进他的逐梦之路,感受榜样的力量。

01  人物简介

 

刘益,男,中共预备党员,桥梁工程系2021级硕士研究生,导师为马如进研究员 ,所属教研室为桥梁设计方法与过程研究室。

刘益现担任土木工程学院桥梁系2021级硕士一班班长兼团支部副书记。日常生活中,他积极参与课外活动,多次参加国家资助政策宣传、回校宣讲、高考招生等社会实践活动,曾获优秀学生资助宣传项目、中国大学生社会实践“知行计划”核心项目“状态由我”脉动校园公益活动全国优秀团队奖等。

02  所获荣誉 

  • 2018年同济大学一等奖学金

  • 2019年同济大学二等奖学金

  • 2020年本科生国家奖学金

  • 2020年同济大学优秀学生

  • 2021年上海市优秀毕业生

  • 2022年同济大学优秀硕士生奖学金

  • 2022年同济大学优秀学生

  • 2023年同济大学优秀学生

03  个人成长

学业与科研

刘益在硕士期间潜心科研,硕士至今已发表SCI一区论文一篇,中文核心一篇,参加国际会议与国内会议各一次并作口头汇报;此外,他已累计申请九项国家发明专利;同时,他还参与了张靖皋长江大桥、常泰长江大桥等重要工程项目的试验与数值计算工作。

挑战

在高强钢丝的持力腐蚀试验中,对于刘益来说,从装置的设计,仪器的操作到数据的获取,图像的处理,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只能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摸索。现有的装置难以满足试验的要求,仪器与钢丝型号不匹配,显微镜的操作不容易上手,都是阻拦在他科研计划面前的绊脚石,另外,试验中各种意外的状况也会打断原本顺利的进程,给他原本就不轻松的心情雪上加霜。

收获

心态是最重要的。不管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都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从而才会有解决问题的动力。刘益通过不断地试错,不断地与老师和师兄讨论,不断地阅读文献,最终找到一些方法尽可能地解决问题。因此,他也领悟到在科研的道路上,没有人能一帆风顺,但是如果能有坚持要把困难解决,迎难而上的良好心态,是一定可以找到一条通向成功的道路。

刘益与导师在山东招生

04  经验分享  

坚持比天赋更重要:只要能够在漫长的科研旅途中坚持下来,一样可以做得很好。科研常常被描述为枯燥乏味,是因为其中需要进行大量的文献阅读,数据收集,图片处理等工作,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还有可能出现很多意外让人措手不及。但是通过日复一日的工作能够把问题解决的时候,会获得非常大的成就感。在这过程中,成功的人一定是最后坚持下来的人,而并非一定是最聪明的人。

刘益与同门合影

05  学长问答  

学长对研究生一年级同学有想说的吗?

趁着年轻大胆尝试。在研一阶段,可以寻找自己喜欢的研究方向,并提前开始规划,大胆地提出想法并尝试。在这个试错成本最低的阶段,就算没有成功也没关系,获得的经验和这段经历都是接下来科研生活的宝贵财富。时间不等人,当到了研二甚至研三时,再想要有更多的尝试就很困难了,能够失败的机会已经越来越少了。

学长认为研究生最看重的个人品质是什么?

独立思考,动手解决的能力。作为一名研究生,和本科生最大的不同在于没有老师每天在身边告诉你需要去学什么,怎么去解决问题。一切都需要研究生自己来琢磨,从选题到结题的每一步,导师虽然能够提供一定的指导,但也十分有限,更多的需要自己去利用现有的资源来推动科研,一旦掌握了这样的能力,就能够事半功倍。

学长可以用三个词来描绘自己的学习生活吗?

失败中进步,挫折中淬炼,苦涩中成长。

版权所有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桥梁工程系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