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 (IABSE)
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Bridge and Structural Engineering, 简称 IABSE)成立于1929年,是全球桥梁与结构工程领域历史悠久、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国际学术组织之一。IABSE总部位于瑞士苏黎世,其宗旨是促进全球桥梁与结构工程领域的技术交流、知识共享与科技进步。协会汇聚了来自学术界、工程界、研究机构和政府部门的顶尖专家和工程师,通过组织国际会议、研讨会、出版高水平期刊和技术报告、设立专业奖项以及推动技术委员会工作等方式,持续引领着全球结构工程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IABSE 中国团组 (IABSE National Group of China)
中国是IABSE的重要成员。IABSE中国团组负责协调中国会员事务,组织国内学术活动,并代表中国工程界参与IABSE的国际事务。该团组由来自国内顶尖高校、知名设计院、研究机构和工程企业的资深专家和学者组成,致力于推动中国桥梁与结构工程界与国际同行的深度交流与合作。
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与 IABSE 的紧密合作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桥梁工程系与IABSE有着深厚且卓有成效的合作关系,是IABSE在中国乃至全球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
IABSE中国团组的常设秘书处就设立在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这充分体现了IABSE对同济桥梁学科实力及其在中国桥梁工程界领导地位的认可。秘书处承担着联络中国会员、组织国内活动、促进国际交流等关键职责,是连接中国会员与IABSE国际总部的核心枢纽。
同济桥梁系的杰出教授长期深度参与IABSE的领导工作。葛耀君教授曾担任IABSE副主席,并荣任IABSE主席 (President, 2019-2022),成为IABSE历史上首位来自中国的主席,为协会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多位同济教授在IABSE各技术委员会、奖项评审委员会等重要机构担任职务。目前中国团组主席由孙利民教授担任,徐栋教授担任副主席,夏烨副教授担任秘书长,宋明明特聘研究员担任团组秘书。
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的杰出教授们长期以来深度参与并领导着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IABSE)的工作。自1957年国际桥协中国团组创立,并在同济大学李国豪教授重组并担任主席以来,同济教授便在该组织中扮演着核心角色。李国豪教授不仅领导中国团组四十余年(至2002年),更于1987年荣膺IABSE最高学术荣誉——Award of Merit(国际结构工程终身成就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学者。
此后,同济教授持续引领中国团组并活跃于国际舞台:
范立础院士(2002-2010年)、葛耀君教授(2010-2018年)先后接任中国团组主席。
项海帆院士于2010年获IABSE“荣誉会员大奖”(Honorary Membership),2012年再获“终身成就奖”(Award of Merit)。
葛耀君教授在担任中国团组主席期间及之后,其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他不仅曾担任IABSE副主席,更于2019-2022年荣任IABSE主席(President),成为该协会历史上首位来自中国的主席,为IABSE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他本人也于2023年获得IABSE“荣誉会员大奖”。
同济教授的影响力不仅限于主席职务,多位教授在IABSE各技术委员会、奖项评审委员会等重要机构中担任关键职务。目前,中国团组的领导工作继续由同济教授担纲:孙利民教授任主席,徐栋教授任副主席,夏烨副教授任秘书长,宋明明特聘研究员任团组秘书。
活跃的学术参与: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师生在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IABSE)各类学术活动中始终保持高度活跃,积极投身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在IABSE主办的国际会议上,他们持续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担任分会场主席,进行大会主旨报告与特邀学术报告,充分展现了同济在桥梁工程前沿领域的研究实力与创新引领。多位杰出学者在IABSE平台上屡获殊荣,彰显了同济桥梁学科的卓越影响力。李国豪教授于1987年荣膺IABSE最高学术荣誉——“Award of Merit”(终身成就奖),成为该奖项设立以来的第13位获奖者,也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学者。项海帆院士于2008年获“Anton Tedesko Medal”(工程技术与教育奖),2010年被授予“荣誉会员”(Honorary Membership)称号,2012年再度荣获“终身成就奖”。葛耀君教授于2023年荣获“荣誉会员”称号,表彰其在桥梁工程领域的卓越贡献。青年学者亦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成绩斐然。杨詠昕教授和夏烨副教授分别于2011和2021年荣获“IABSE Early Career Prize”(优秀青年奖)。方根深博士于2022年获得“IABSE Best PhD Thesis Award”(优秀博士论文奖)。博士研究生罗岚炘将在2025年日本东京举办的IABSE Symposium Tokyo会议上荣获“杰出青年工程师贡献奖”,体现了同济桥梁学科在全球舞台上的持续传承与深远影响。
人才培养与国际视野: 通过与IABSE的紧密合作,同济桥梁系为师生创造了丰富的国际交流机会,拓宽了学术视野,培养了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学生通过参与IABSE活动,得以接触国际顶尖专家和最新技术动态。
作为IABSE在中国的重要基地和核心合作伙伴,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不仅是中国桥梁工程界与国际顶尖学术组织交流的桥梁,更是推动全球桥梁与结构工程科技进步的积极力量。依托IABSE这一卓越平台,同济桥梁系将持续深化国际合作,促进学术繁荣,为解决世界性工程挑战贡献同济智慧和中国方案。
版权所有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桥梁工程系 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